核卫星壳结构硅负极东华大学杨建平

硅以其极高的理论比电容量(mAh/g)和低放电电压(0.5Vvs.Li?/Li)已成为研发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负极材料。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硅负极虽然比电容量大,但在充电过程中因与锂 化,自身体积会膨大约倍。巨大的体积变化往往会胀裂电极颗粒,极大地缩短电极寿命。目前主要有两种应对硅电极体积膨胀的策略:(1)在硅表面附着碳膜[图1a(1)]或(2)制备硅-空隙-碳壳的卵 结构[图1a(2)]。两种方法均可缓解体积膨胀对硅颗粒结构的破坏,但都不尽完善:碳膜包覆虽能减缓颗粒碎裂,但由于硅和碳之间并无缓冲空间,且无定形碳膜力学性能弱,硅颗粒破裂无法避免;卵 结构具有缓冲空间,并可包裹住破碎的硅颗粒防止活性物质损耗,但空隙不能储电,浪费了电极体积。

为规避上述方法的缺陷,东华大学杨建平课题组近日展示了一种新型的硅电极结构设计思路。他们基于卵 模型,将空隙中填满细小的硅颗粒,形成核-“卫星”-壳结构[图1a(3)]。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1)卵 结构可缓冲硅颗粒的形变;2)空隙中的“卫星”颗粒具有储电活性,提高了电极体积利用率。相关工作发表在ChemicalCommunications上(DOI:10./C9CCK)。

合成具有核-“卫星”-壳结构的硅颗粒(Si

pSi

C)涉及三步主要反应(图1b)。首先将正 (TEOS)于氨水中水解,在硅颗粒(直径约60nm)表面形成一层约30nm厚的 化硅膜。随后在 化硅表面沉积一层酚醛树脂,通过在氩气(含5%氢气)中°C灼烧4小时碳化树脂形成碳层。 用镁热反应通过金属镁将SiO?中层还原为硅“卫星”颗粒,制成Si

pSi

C。电镜图像显示Si

pSi

C颗粒完整性良好(图2a),且具备核-“卫星”-壳的三层结构(图2b)。

图1.(a)三种稳定硅负极之策略:(1)碳膜包覆;(2)卵 (核-空隙-壳)结构;(3)核-“卫星”-壳结构。(b)具有核-“卫星”-壳结构的硅颗粒(Si

pSi

C)合成步骤。

相比于碳包覆(Si

C)和卵 结构的硅颗粒电极(Si

void

C),Si

pSi

C的储能性能更加优异。Si

pSi

C在mA/g和m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量分别达和mAh/g,均高于Si

C及Si

void

C(图2c)。此外,Si

pSi

C的比电容量在mA/g电流密度下连续充放电次后仍能保持在mAh/g,平均库仑效率99%。而Si

C和Si

void

C在同样测试条件下分别只保持在和mAh/g(图2d)。因此,核-“卫星”-壳结构不仅提升电极的比电容量,还延长了电极寿命。

图2.Si

pSi

C的(a)扫描电镜图和(b)透射电镜图。三种电极的(c)倍率性能及(d)循环稳定性(测试条件:mA/g,1MLiPF?, 酯: 二 : 二 =3wt.%:4wt.%:3wt.%,5wt.%氟代 酯)。

本文展示的核-“卫星”-壳结构构筑思路有望为设计压实密度大、能量高的能源存储器件(如钠、钾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提供参考。

本报道作者刘田宇博士

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taCruz),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米材料(特别是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能源转化和存储领域中的应用。目前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化学类期刊ChemicalCommunications官方博客博主。更多信息请参见其个人主页:







































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白癜风症状特点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anyupianjians.com/xxdy/49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260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