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校外培训和有偿补课,国家放大招了防偏
几名大学生拿着小本本,一本正经地坐在电视机前。
电视机上,正在播放一场传球游戏。
一队穿白衣,一队穿黑衣。
大学生们的任务是:记录白衣队员传球的次数。
“1,2,3……”
很认真的样子。
就在他们认真记录的时候,电视屏幕中,出现了一只大猩猩。
大猩猩摇头晃脑,做着动作,甚至冲镜头摆了个pose。
——情况就是这样。over。
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统计结束后,工作人员问大家:有没有人发现比赛中的大猩猩?
嗯?你弄啥嘞?大猩猩?明明是传球游戏嘛!
如此醒目的大猩猩,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压根没有发现!
眼睛出了问题?No。是你的注意力出了问题。严格地说,这不叫“问题”,叫“现象”。
很普遍。
它有一个名字:选择性注意。
或者,你可以记住它的孪生名字:选择性忽略。
把注意力集中在A面,那么,我们就有很大可能,对B面视而不见,不管B面多么明显。
国家近期出台了“双减 策”,从大家的反应来看,“选择性注意”也很明显。
所谓“双减 策”,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核心是两个“减”:
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减少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
总之就是给孩子们减负,但这次是双管齐下,校内校外一块儿减。
以前光减校内作业负担,发现减了也没用,作业少了、时间多了,家长开始“猴急”了,各种培训班,那叫一个满。
双管齐下,才可能彻底根治。
校内作业负担,已经减过好多次了;无论效果如何,老师、家长都有了心理预期,说不上多么支持,至少不会明着反对。校外培训是 次大规模治理,反对的声音比较集中。
其中不乏各种牢骚,最明显的是:
考试不改革、观念不改变、教师待遇不提高、绩效考核不灵活,光抓有偿补课和校外培训,有个卵用?
“选择性注意”显灵了——天灵灵、地灵灵,“双减 策”都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了,为什么大家视而不见?
这是一个长达30条的文件,大凡我们能想到的问题,《意见》也已考虑周全,就差配套措施了。
文件不深奥,大家可以自己找来看。重点说说考试的问题。很多人之所以支持有偿补课及校外培训,根本原因在于——考试不改革,有偿补课和校外培训就很难杜绝。当然,改革了也未必能彻底杜绝,但积极地改,总比一潭死水地守,要好得多。我们常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仔细想想,真正有“动全身”效果的“发”,还真不多。在教育上,倒真有这种“发”,那就是分数。不管你怎么搞素质教育、英才计划、自主招生,分数依然决定着绝大多数学生的命运,是他们的“命根”。分数来自哪里?来自考试。尤其中高考。这种机制,决定了家长、老师、学生对分数的极端重视;同时,也成了有偿补课和校外培训市场火爆的根本因素。网友“wulinge”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如果现在考试每个年级全国统一卷,全部按照课程标准来考,课外培训机构和补课全部结束。你们以为补课家长傻?全是在应付越来越难的考试。许多考试内容的深度根本和老师课内授课没什么关系。超标,超纲,无限拔高才是现在教育面临的 问题。”这种担心,“双减 策”是这么考虑的:18.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各地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相信教育主管部门会根据这条框架性意见,出台更加详尽的配套措施。防偏题、防怪题、防超标题,这“三防”首当其冲。这意味着,今后的考试 策,会有所调整。如何调整?比如语文,按照现在的标准,每年高考大约有15%的考生做不完。选拔性考试,出现这种比例,无可厚非。但需 记硬背的“背诵全文”、相对枯燥的文言文数量,是否可以把比例适当降低?毕竟,口吐莲花、张口苏轼、闭口东坡,可以用来耍酷,却不能用来吃饭。再比如英语,更是一门“台阶学科”。有些人一辈子用不到英语,上到 阶就够了;有些人要学医,恐怕要上到第十阶。这样的人用同一个卷子考试,也不理想。降低难度也罢,分类别、分地区考试也好,招生考试是一定要改的,因为这才是整治有偿补课和校外培训的“总机关”。高金国,笔名高了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少年读史记故事》等图书26册。高了高灌溉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anyupianjians.com/xxdy/1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