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猴假说酗酒是种进化后遗症,酒精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每年饮用酒精量超过了亿加仑。几乎每个社会都发现了发酵饮料,考古学家都可以追溯到它们的存在。
生物学家罗伯特·达德利在年基于此提出了“醉猴”假说。
根据这一假说显示,我们的人类祖先经常摄入少量的酒精。这种物质是在成熟的水果或花蜜被野生酵母分解时产生的。通过自然发酵,酵母以植物糖为食,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酒精的化学名称)的废料。
虽然这会使水果变质,但它为能够消化酒精的动物提供了机会。能够吃发酵糖的生物将获得额外的营养来源。它们不仅会食用被其他动物忽略的半腐烂的水果,而且酒精本身也有营养价值:与同等重量的碳水化合物相比,乙醇的卡路里含量几乎是后者的两倍。(虽然这会导致啤酒肚,但在野外摄入额外的卡路里是有益的。)
此外,发酵会产生强烈的气味。被酵母气味吸引的动物能够靠着鼻子找到可食用的水果,并有可能先于不喜欢喝酒的动物找到食物来源。最后,正如我们许多人所经历的,酒精会刺激食欲。吃发酵水果的人可能会吃得更多,获得额外的热量和营养。
通过这些方式,培养一种对酒精的味觉可能会给我们的祖先带来优势。在一片充满动物争夺高能量食物的森林里,“醉猴”将有机会获得一种尚未开发的资源。
直到数百万年后,智人发明了酒精浓度异常高的饮料(如啤酒、葡萄酒、烈性酒)后,酒精消费才成为一个社会和公共健康问题。达德利认为,酗酒和上瘾是一种“进化的后遗症”,是一种对发酵糖的深度口味,在很久以前就适应了。
嗜酒的灵长类动物
这个假说涉及我们在人类谱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分离之前的一段时期。在大约万到万年前的中新世期间,地球是一个真正的类人猿行星。在非洲,欧洲和亚洲发现了多达种不同物种的化石。
非洲巨猿——人类,黑猩猩和大猩猩——仍然属于同一谱系;他们还没有进入单独的进化路径。这种原始生物很可能生活在热带森林中,主要以水果为食,这是根据那个时代类人猿化石上牙齿的样子得出的结论。
虽然已经确定我们的中新世祖先可能主要进食水果,但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他们选择了发酵的水果。然而,有迹象表明,其他现存灵长类动物也是如此。
关于灵长类动物饮酒的轶事报道很多。例如,在加勒比海的圣基茨岛,一群引进的绿猴经常偷走无人看管的鸡尾酒。一个圈养小组的实验表明,17%的喜欢朗姆酒加糖水,而不是初榨的“原始”糖水。这表明对酒精的爱好因人而异。酒精习惯的这种自然变化是它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必要条件。
但是入侵性猴子袭击游客的鸡尾酒并不是一种自然状态。灵长类动物会在野外吸食吗?
一只猴子喝着从游客手中抢来的饮料年的一项使用无线电项圈和隐藏式摄像机的研究,显示西部马来西亚的懒猴和其他哺乳动物经常从棕榈树的花蕾中舔食发酵的花蜜。发酵后的花蜜平均酒精含量为0.6%,最大测量量为3.8%,与淡啤酒相当。尽管事实上他们在棕榈芽上花费的时间比任何其他食物来源都多,但是身体没有表现出任何醉酒的体征。
年一篇关于黑猩猩(我们最亲近的亲戚)的论文中呈述了黑猩猩自愿饮酒的科学报告。在西非几内亚的博索镇,村民在椰树上安装塑料容器收集发酵液,酒精含量平均为3.1%,接近7%。一群狡猾的黑猩猩学会了把叶子做成海绵状的工具,以便提取含糖的啤酒。在年至年的观察中,研究小组记录了13种不同的黑猩猩,共饮用了51次。研究作者写道,这一发现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黑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并不反对摄取含有乙醇的食物”。
豪饮的基因
检验醉猴假说的另一种方法是寻找增强酒精消化的基因适应,并确定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何时出现这些突变。
但请记住,有许多基因参与酒精的代谢分解。不同血统的DNA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调整,从而独立进化出对乙醇的偏好。换句话说,绿猴和懒猴可能(或可能不)具有独特的适应能力来养成他们的饮酒习惯。
但至少有一种基因变化已经被证实可以解释我们对酒的喜爱的远古起源。在年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们把重点放在了ADH4基因上。这些基因编码了第一种在消化过程中遇到并代谢酒精的酶。这种蛋白质的特定遗传密码因物种而异。通过比较18种灵长类动物的序列,科学家发现这种酶的单字母DNA变化使乙醇代谢增加了40倍。在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类中发现了这种突变,这表明它也可能存在于所有三种物种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anyupianjians.com/xxdy/1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