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座启智从灵长类到人的进化

3月4日下午,我校初二全体学生于讲学厅聆听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范朋飞教授开设的讲座:从灵长类到人的进化——骨骼,行为和语言。范教授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人真的是从猴子,或者说,灵长类进化而来的吗?有同学相信,也有的不信。而大多数同学,则保持中立。我们思考着,范教授带着我们进入灵长类的世界。一组各种灵长类动物的面部图片,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个像你!”“那个像他!”“哈,这些猴子怎么千奇百怪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灵长目中,面部毛发的多少展现低等到高等的变化,从手足到骨架,猴与人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环境即有迹可循。灵长类大部分隶属母系社会,有学习无教育。范教授以“钓白蚁”和“开坚果”为例,用幽默的语言展现不同种群独特的习性,引起台下一阵欢笑。灵长类动物使用工具的学习能力超乎想象,有的甚至较人类更胜一筹。遗憾的是,或许由于格式不兼容,讲座中的视频无法播放,我们都大呼可惜!语言是人类神奇的 之作,灵长类虽不易学习和运用,但它们似乎也有独特的沟通方式,尽管它们是否真正有语言,至今存疑。不过,雄性猩猩会以发声展现自己的肺活量与技巧以吸引雌性——本有的一段“二重唱”也因格式不兼容无法播放,于是,为了弥补我们的失落,范教授竟当场模仿猩猩的叫声!讲座全程互动性强,范教授的语言生动诙谐,使我们在接受科普知识的同时也乐在其中。讲座结束后,范教授详细而深刻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收获答案后,同学们异常兴奋。讲座就是唤醒,对生命的热爱与探索,总是永无止境的。初审/龙飞鹏审核/江燕飞审核发布/严钦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anyupianjians.com/jbxx/83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260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