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 的十九大召开还有7天5年减少贫
内容提要: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以“绣花工夫”打好产业扶贫和易地搬迁扶贫两场硬仗。年以来,全省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多万人,创造了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由省发改委与本台联合推出的系列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项目建设巡礼”,今天请看《扶贫 有力减贫提质加速》。
眼下正是刺梨成熟的季节,在盘州市娘娘山生态农业园区,村民们正忙着帮园区采摘刺梨。在基地务工,每天每个人可以得到元左右的劳务费。
盘州市普古乡新寨村村民王勇:两个月摘下来的话有六七千块钱,平常也是经常可以在这里面做一些钟点工或者计件,这些活路都多,一年总的算下来也应该在两万左右。
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娘娘山农业园区打造了万亩刺梨基地,目前挂果刺梨达到亩,今年预计可采收吨。
盘州市银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陶永川:我们和宏财公司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刺梨是四块钱一公斤。
娘娘山生态农业园区是我省年重点项目,各级发改部门先后整合1.22亿元支持园区建设。现在,园区种植了近亩猕猴桃和蓝莓,覆盖了周围8个村寨多位农户。农户们将土地入股园区得到流转费,同时,入股农户还可以分到20%的农产品经营收益。
盘州市普古乡新寨村村民支胜:像我们的工资每个月是两千多元,然后我们的土地是入股的,一亩地差不多一千多,我们有十亩土地,差不多有万把块钱。
按照农户以房屋、自有山林等入股园区,村里以集体资产入股园区的“三变”改革模式,娘娘山生态农业园区又建起了民族特色村寨、天鹅湖湿地公园、温泉度假小镇等旅游景点。今年1到7月,园区接待游客52万人,旅游收入达到1.3亿元。
盘州市银湖农民专业合作社秘书长陶永攀:农业的发展是为了丰富旅游的业态,旅游的发展能够解决我们农业和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同时我们很多农民通过旅游产业就成为我们旅游业态的服务人员,固定上班的员工。
通过农旅一体化的产业扶贫,娘娘山生态农业园区有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园区核心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年的不足元,提高到年的1.2万元。
盘州市娘娘山生态农业示范园董事长陶正学:我们将结合“三变”改革的契机,在年前实现联村全脱贫,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以规划为引领,我省先后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等顶层设计。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省发改委建立了扶贫产业基金项目库,入库项目已达个,项目总投资超过亿元,拟申请基金达到亿元。
据统计,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产业化财 扶贫资金亿元,,打造了茶叶、蔬菜、食用菌、生态家禽等特色产业,扶贫方式也由单个项目扶持向产业化推广转变。
在狠抓产业扶贫的同时,贵州把打赢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一仗作为重点,制定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规划》。年以来,贵州共争取到中央预算资金、国家财 贴息贷款,以及专项建设资金亿元,建成安置点个,实施易地搬迁扶贫万人。
江口县周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省级重点项目,目前已安置移民户人。
杨建平一家今年初搬进安置点后,住进了80平米的两层小楼。一家人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江口县周屯安置点搬迁户杨建平:出门都是水泥路,环境都比我老家好得多。
周屯安置点采用庭院式设计,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庭院前后干净整洁。同时,安置点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户外健身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让移民群众居住更舒心。
江口县周屯安置点便民服务中心吴海进:为他们提供一些岗位需求、报销合作医疗等相关的扶贫 策。
不仅如此,安置点还征拨了10亩耕地,按照户均30平米的面积提供给大家作为微田园。移民户在微田园耕作,可以满足日常的蔬菜需求。
江口县周屯安置点搬迁户周玉珍:我自己种点菜,自己吃也够、用也够,我非常满意。
现在,周屯安置点又规划建设了多亩红心猕猴桃基地。移民户以创业补助资金和特惠贷等入股基地,企业出资20%并负责技术管理和销售保障。挂果以后,移民户可以得到70%的收益分红。
江口县凯德街道办事处主任杨昌方:每一亩地 都能收获三千斤,总收入是四万多块钱,它的挂果量是逐年增加,那么他们搬迁户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在统筹易地扶贫搬迁中,贵州还探索了“以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等四定办法,以及盘活承包地、山村地、宅基地“三块地”等五个三机制,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脱贫攻坚蹄疾步稳、扶贫措施 有力。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年年度考核中,我省成绩名列 ,得到了国务院表扬奖励。
(稿件来源:贵州新闻联播)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anyupianjians.com/jbxx/3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