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大讲堂丨两位院士面对面,一起解密非人
浙江人文大讲堂医大分讲堂第11讲
瓯越大讲堂第讲
5月16日下午四时,温州医科大学瓯越大讲堂 百零六讲在旭光厅盛大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季维智院士和杨焕明院士,他们分别带来了关于生物医学研究与非人灵长类、基因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演讲。
季维智,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昆明理医院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分会副理事长,“国家干细胞研究指导协调委员会”专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生殖与发育专家组”成员(—),“国家实验动物研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和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灵长类生殖发育生物学和干细胞的研究,使我国在非人灵长类靶向基因修饰的研究居于 水平。
杨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TWAS(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国、印度国家科学院以及丹麦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深圳华大基因研究员、理事长。曾获年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的“年度世界科学 ”、年TWAS的生物学奖、年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的“卓越科学成就奖”等多项荣誉及奖项。
季维智教授首先做了题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非人灵长类:优势与挑战》的讲座。
他从“为什么是非人灵长类”、“为什么是猴”的角度分析了非人灵长类的优势。灵长类和啮齿类有不同的胚胎发育模式,非人灵长类与人类高度相似的遗传背景是系统发育和复杂疾病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而猴与人类有95%以上的基因相似度,更是理想动物模型。因此这一运用,可以回答人类生命发生、发育的基础科学问题,探讨致病机理的理想动物模型,还是基础到临床的桥梁。
而这也面临着挑战。将基因编辑技术与临床结合,还存在效率和安全上的问题。同时灵长类动物资源和设施还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需要原创性新技术的发明和重大基础理论的突破,来不断完善这一运用。
杨焕明教授则带来了题为《基因和我们:DNAHGP生命科学中的两次革命》的讲座。
他从四个方面将DNA和HGP(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概念、意义和关系整合论述。一个工程——基因工程,他介绍了DNA和HGP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基因组在中国的建立历程。两个梦想——人人基因组、万物基因组,这对人类健康、农业等各领域都有重大意义。三个影响——合作的文化、崭新的科学领域、全新的生物医学工具,HGP精神奠定了全球合作的格局,基因组学提供了“一组”和“一组学”的概念、策略和技术,并且改造了世界界。四个范例——在生育健康、传染病、慢性病、健康长寿方面, 医学通过 诊断、 用药对人类生活产生极大影响。
,杨焕明教授强调了基因组伦理学。要重视自由和责任,高举科学与人文的旗帜,保护人类基因组,保密个人基因组,宣示社会责任心。
在两位院士们倾情演说的同时,台下的听众们也都聚精会神。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两位院士也都充满耐心,满足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生命是神秘而美好的。愿每个医学人都能拥有科学的思想,细心研究,大胆创新。也愿每个医学人都能拥有人文之心,肩负责任,砥砺前行。
通讯:杨烁
摄影:周旻玥
责编:twic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anyupianjians.com/zycj/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