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全国第一,获国务院表彰,贵州这项工作

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时怎么办?一个字,“搬”!年,贵州投资亿元,搬迁了45万人,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年年度考核中名列 ,并获得了国务院的表彰。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一起,形成了扶贫的“贵州经验”。现在,小编就告诉你,贵州是如何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

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刚看到照片时,小编很纳闷,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周屯安置点采用庭院式设计,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庭院前后干净整洁。与其说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如说是个景点。

房子外面虽然好看,房子里面怎么样呢?当小编拿到住户房间的照片,眼睛又放光了……

这是杨建平一家的两层小楼。宽敞明亮的客厅,厨房里用上了整套电器,卫生间改成了冲水式。这就是城市生活的节奏啊!

虽然住得不错,可要是没活干,老百姓还是很难留下来。为此,周屯安置点又规划建设了多亩红心猕猴桃基地。搬迁户以创业补助资金和特惠贷等入股基地,企业出资20%并负责技术管理和销售保障。挂果以后,搬迁户可以得到70%的收益分红。

小编之前采访过很多搬迁户,发现他们虽然搬来了、住下了,但心里还是有那份“乡愁”。很多人还在家里挂着老家房子的照片,嘴里念叨着以前的田园生活。

为了留住搬迁户的“乡愁”,安置点还征拨了10亩耕地,按照户均30平米的面积提供给大家作为微田园。搬迁户在微田园耕作,既能守住“精神家园”,还能满足日常的蔬菜需求。

在统筹易地扶贫搬迁中,贵州还探索了“以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等四定办法,以及盘活承包地、山村地、宅基地“三块地”等五个三机制,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看了这些,您应该明白为什么贵州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能开展得这么好了吧?

变变变!

“三变”,听过没?

如果你的答案是“没有”,那你真的OUT了。这可是由贵州省原创,在今年获得中国三农创新奖的扶贫举措。具体内容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不懂?小编给你举个栗子。

六盘水是三变改革的发源地,在六盘水盘州市娘娘山,当地打造了万亩刺梨基地,目前挂果刺梨达到亩,今年预计可采收吨。当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公司提供技术指导、资金、培训等,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农户将土地入股,并投工投劳,不仅有劳务费用,还有股份分红。现在,娘娘山的农民每个月工资有两千多元,然后入股的土地一亩地有一千多的分红。

三变啥意思,懂了吧?

其实娘娘山风景很美,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依托自然资源,娘娘山搞起了农旅一体化,建起了民族特色村寨、天鹅湖湿地公园、温泉度假小镇等旅游景点。今年1到7月,园区接待游客52万人,旅游收入达到1.3亿元。

都说扶贫是篇大文章,如何把这篇文章写生动、写实在却值得思考。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贵州用效果说话,交出了自己的文本,也在全国树了范例。小编相信,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贵州将继续步履坚实、铿锵前行。

记者:曹浩

编辑:周倩

赞赏

长按







































白芷面膜
白癜风是什么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anyupianjians.com/qwds/6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260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