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谈生物进化论生灵之美,演而化之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
生物进化论,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红雅开设的一门核心通识课程。课程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生命之树”为主线,重点介绍达尔文生物演化理论,以及自然界推动演化的主要力量,如遗传变异、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同时还介绍了生物演化研究领域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动的实例对从远古的化石到现今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从生物的形态改变到遗传物质的变化、从生物分子的起源到人类的起源等现象和问题进行阐释。顾教授主要从事的是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家族的演化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际合作等多项研究项目,在植物遗传及演化相关的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参与编著教材3部,科普专著2部,翻译教材3部,曾获北京大学第十七届“我爱我师——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金葵奖、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国家教委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奖项。顾教授在办公室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在《圣经》中被描述为由上帝创造,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则对此提出了颠覆性的看法:是生物与自然界长期相互作用演化而来。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长期演化的结果。课程伊始,顾老师就以北大校园中生物之间的小故事及其背后的演化原理向同学们展示了这门课最想要传达的一个道理——生物演化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事实,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从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拉马克“用进废退论”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再到科学家以此为基础修订的新达尔文主义和综合演化论,生命科学的发展推动历代学者对演化理论的理解愈加深刻,理论也愈加成熟。接下来的课程则系统地阐释了达尔文演化理论的全部内容,种群、突变、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都在生物进化中扮演着不同却又必不可少的角色。随后顾老师分别从蛋白质、核苷酸演化等微观角度讲解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背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又从宏观层面介绍了物种起源和灭绝史。生物进化论这门课程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即以MOOC作为课程拓展补充,注重过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大家上课时带着手机,顾老师会在讲课的过程中向大家的手机上发问题收集答案,以便及时了解大家对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后会给大家布置测试题,大家通过网络提交,督促大家认真复习所学内容;还有课堂上所不能提供的,比如将对一些著名科学家的采访录像放在数字教材中,使选课同学能了解著名专家对一些有争议问题的观点;还有把所有同学汇集起来的共同切磋的课程论坛,通过接触不同来历、不同知识背景的人,逐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交流难免就有碰撞,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的班莉选课的那个学期正赶上舆论关于转基因争论不休,论坛中正反双方也吵得颇不愉快,但她以为碰撞本身也并非坏事,在遵守互联网礼仪、尊重对方的大前提下,满可以各抒己见,甚至百家争鸣。有的事情对错学界尚无定论,即便是盖棺论定之说,辩驳的过程也可以给学生新的视角和启发。而生物进化论的课堂内外都可以给同学们提供这样的平台。一些细心的同学发现,这门课程的名称在课程体系中叫做《生物进化论》,但在MOOC慕课网上则叫做《生物演化》,这种差别其实是出于翻译的考虑的。关于“evolution”该词的翻译究竟应该是演化还是进化,顾老师专门写作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不同时期生物学家对evolution一词的不同理解和应用。文中提出“生物演化是生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发生的世代之间十分缓慢的、可遗传的变化”。这是从宏观角度给出的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生物的evolution就是可遗传的变化,是没有方向性的。而从微观角度来看,生物演化还有另一个定义——“种群中基因频率在世代之间的改变过程”,由此来看,生物演化也没有任何的方向性。因此,“演化”相比更有方向性的“进化”就成了更合适的翻译了。一次学术访谈中,顾老师也说过:“进化这个词的问题在于,“进”似乎有一点进步的意味,隐含着某种由低到高的趋向。但是如果我们去看evolution这个词的定义的话,它是不包括方向的。简言之,evolution就是某种可以遗传的改变。即它具有两方面的本质:一是要改变,二是能遗传。”简言之,evolution这个词的准确译法还是“演化”。作为一门核心通识课,《生物进化论》面向全校所有专业背景的学生,不免就会遇到大家原有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对于通识教育的共性问题,顾老师有独到的处理专业水平与通识指向之间关系的方法,很好地把握了尺度。大部分只具有中学生物学基础的同学通过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即可理解得较为深入和透彻,而其他生物学以及医学专业背景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这门课的内容比较浅,因此讲到深一点的知识的时候,顾老师会给他们相关的参考文献或者网站,以这种方式给他们自己探索的机会和路径。独特的“签到”方式——课后综合该节课讲授内容的开放式思考题,也给了同学们和老师进一步探讨学习的途径。一次学术沙龙中顾教授对核心通识课《生物进化论》的定位进行了说明。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向各个专业的学生传授非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有点像高级的科普,但比科普更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顾老师希望用浅显的方式和通俗的语言把生物进化领域的最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常识与最新的进展介绍给大家,是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乃至人生修养的培养。顾老师拍摄燕园草木我们都曾在儿时驻足惊叹于蜻蜓蝴蝶的美丽与猫猫狗狗的可爱,都曾在燕园徘徊流连于满枝金叶的银杏树与悠然划水的小鸭子。我们也曾在得知人的祖先和黑猩猩共有一个祖先后望着动物园里的黑猩猩怅然若失,曾在生物课上对地球上于混沌中产生出生命物质的那个神奇瞬间浮想联翩,不会有人不曾对生物之源流与生命之奥秘充满遐想。那么,《生物进化论》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在科学的层面上回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永恒问题,能够在达尔文生物演化理论的指引下在繁杂多彩的生物世界中找到自然的作用与岁月的痕迹,能够在分子水平与基因视角下洞悉雄伟宏观世界背后的精妙微观机制,把儿时的怀想与科学的真知联系了起来,把现实的复杂世界与背后的演化历史联系了起来,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平正的眼光去追索这个生生不已的世界。生灵之美,演而化之!来源:北京大学招生办编辑:吴芷婧美编:李博宇审校:黄洪翔王炳寒李博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anyupianjians.com/qwds/15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260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