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LZ,宾大景观赋予我不同的选择和可能

LZ

宾夕法尼亚大学

景观建筑硕士

浙江大学

工学学士

个人简介

曾实习于Hassell上海办公室,Sasaki丹佛办公室。硕士就读期间曾担任LARPCoreStudio课程助教和PennSustainability助研。目前于美国WenkAssociates担任景观设计师。擅长植物学、生态学、可持续设计、地形设计、景观生态与城市规划结合设计等

"我们可以分析和预测一个公园里汇聚的人流,植物的季相,但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个个体的行为或一朵花盛开的时间。人与自然,生命与非生命在这里不断发生互动,景观的这种变化性以及随机性令我着迷。”

-

作品展示

#今日早安问候#

01

迈向景观之路

自然的吸引

“天文学、气候学、生态学、演化生物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每个研究领域都受到下列困难的困扰,只是程度有别:无法实行可复制的对照实验,变量众多导致系统复杂,每个系统因此都有特异之处,无法归纳出普遍定律,难以预测系统的突现性质与未来行为。”——《枪炮,病菌与钢铁》

同样地,我们可以分析和预测一个公园里汇聚的人流,植物的季相,但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个个体的行为或一朵花盛开的时间。人与自然,生命与非生命在这里不断发生互动,景观的这种变化性以及随机性令我着迷。

?LZ道路的抉择大一的时候我的专业其实是新闻传播,但当时不知道哪里来的信心和勇气,觉得自己有设计上的天赋,和对建筑城市不知从何而来的热爱转入了城乡规划专业,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焦虑和压力,城乡规划专业并不是我所期待的那样:我不喜欢规划的条条框框,设计课经常熬通宵的压力更是把我推向崩溃的边缘。大三暑假我参加了一个在日本的社区振兴工作营,我骑着自行车穿越一座位于伊豆的海滨小城。大海非常蓝,一路盛开着缤纷的鲜花,可爱的村民们热情地给我指路,他们对自己小城文化的坚守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其实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在日本伊豆暑期工作坊?LZ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构建宜人的空间,规划美丽的城市,但是鲜有老师会教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和规划自己的人生。我后来仔细回想了自己的兴趣点,发现自己还是对生态学以及动植物方面的知识更感兴趣,但是基于我自身的设计背景,我还是选择了和自然结合最为紧密的景观建筑专业。思维的转变我录取的是宾大的MLA1项目,是专门开设给没有设计或者景观背景学生的。来了以后才发现大家的背景五花八门:有耶鲁毕业却做了十年专业舞者的越南裔小哥,有本科修习人类学的印度女生,有曾经做剧场舞台设计的0多岁的美国人。我曾经对疑惑他们能否适应宾大景观这样高强度的设计师职业训练,但事实证明,不同的背景带来了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虽然他们一开始在设计本身和图面上的表现并没有那么抢眼,但是他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Sasaki丹佛办公室?LZ后来我在Sasaki实习的时候,深刻感受到了其公司文化特别强调的多样性和跨学科协作,在一支团队中,景观,规划,建筑,生态,技术等多个部门一同协作,尽管会有争吵扯皮,但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和思路却在这时候迸发。我曾认为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认知始终是“问题导向”和“强烈的空间形式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才觉得一个真正景观设计师思维应当是拥抱变化,珍惜多样性,以及向一切学习。02在宾大读景观硬核充实的宾大课程体系很多人会觉得宾大的景观项目跟哈佛相比缺少了一些自由度和可能性。但正因为如此,宾大可能是整个北美地区最为职业化导向的一个景观项目。它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把你往一个合格的职业景观设计师来培养,因此整个课程体系非常硬核充实。总体来说它以studio设计课为主,辅助以工程课workshop以打好你的生态学,grading和施工图基础;理论课theory包括批判性思维课,自然与文化,以及景观史;media软件课则从手绘教起,一步步搭建犀牛建模,GIS和grasshopper以及更高级的水文气候模拟的知识框架。赋予不同选择和可能性的studio宾大第一学期的studio非常浪漫,整个教学体系企图颠覆你原有对景观的认知,鼓励我们去实际场地上感受阳光,空气,湿度和植物,从场地上捡回的落叶伴随着挥舞的铅笔在纸上留痕——景观最珍贵的部分是我们的感受。第二学期则将我们带到特拉华河畔,为我们之后的学习打下形式,整地和滨水空间设计基础。第二年的第一个studio突然将我们从小场地拉倒megaregion,将“政治”“文化”“经济”等宏观的词语一股脑地往我们头上倒,接下来的studio把我们带回城市,让我们真实地去思考设计公共空间。最后一年的studio相对来说会比较自由,也有很多去欧洲,甚至南美和非洲的实地考察的机会,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喜欢的方向。在哥伦比亚的fieldtrip?LZ我曾经嫌弃宾大的教育体系太过于一贯而缺少了更多发展的多样性,但后来我发现也许是自己对自己想要走的路线还不够坚定而总是被老师、同学和课程带着跑。宾大给了你做一个职业景观设计师的选择,但同样也给了你探索可能性的机会。0景观的“叛逃者”灵长动物行为学课我可能算是一个景观的叛逃者。也许是觉得上了太多设计学院的课,我在选修课上偏执地想要逃离学院的掌控,选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课程。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门开在人类学系下面的灵长动物行为学课。老师从灵长动物的分类讲起,再一步步扩展到它们的家庭,社会结构,以及行为理论。每堂课结束都有大量的专业学术阅读材料,虽说时常难懂,但一旦读进去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原来很多我们难以在人类社会中理解的行为,在灵长动物的身上也同样会出现,用生物学的基础理论来解读,感觉突然变得一切合理。和人类一样,它们也会面临两性矛盾,社群冲突,权力交易,成长博弈,如果用专业和学术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我感觉再去面对社会中的黑暗面能够坦然许多。这门课最后的作业是个小型的研究设计,在费城动物园中选取一种灵长类对其进行连续观察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于是我很多个春天的周末就在动物园的长臂猿展区前沉浸式观察它们一家子的社会互动,研究展区设计和装置对它们行为的影响,这似乎又和景观联系起来了,我好像还挺享受这样触摸到学科之间边界的感觉。在灵长动物展区前观察长臂猿?LZ放平心态,遵从己心可能会有人觉得应该趁这个机会学习更多的理论,研究更多的软件,做更多的项目,sharpentheirskills,或者是学一些计算机或者数据的基础课程为赚取更多的工资做准备。但是我在研究生三年来悟到却是心态放松,尊重自己的感受是最最要紧的事。人与人之间,俯仰一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不论是在设计行业潜心修习也好,为了转行破釜沉舟也罢,我们的人生都还很长,倘若大家都挤破头向前冲,到头来也不知道是为了些什么。谁规定设计学院毕业的就应该做一辈子设计呢?谁规定的转行就要去CS行业呢?说不定十年以后我可能真的会出现在印尼的雨林里研究猩猩。04从“生存”转向“生活”珍惜当下,迎接未来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应该还是会选择出国。国外的理念和技术是其次,更多的是我可以在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环境中去审视自我和周边的环境,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并且这给了我一个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如果有机会我还希望去更多的国家,学习不同的语言和他们的文化。在哥伦比亚的fieldtrip?LZ至于会不会选择现在的专业,如果抛开现实因素我可能会更偏向于学一些没有什么用的学科,比如人类学,生态学或者社会学之类。相比学习那些谋生的技能,我认为这些学科能够更好地塑造我们对自己,社会以及这个整个世界的认知。我们活着的目的或许能够因此从“生存”转向“生活”。不过即便如此我依然努力做好我现在应该做的事,我珍惜生活中每一段经历给我带来的风景和故事,毕竟人生没有如果。详细咨询Contactus

WIIISH惟学空间24/25FALL留学申请报名中

更多留学院校信息、作品集、文书、软件学习等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anyupianjians.com/qwds/153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2604号-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