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华晨宇才知道从音乐鬼才到法师
大概从华晨宇和张碧晨公开承认未婚生子这件事开始。
就注定了“音乐天才”华晨宇此后的星途会备受争议。
01大众对于华晨宇的评价可谓是“两极分化”。
“真爱粉”认为华晨宇绝对堪称音乐界的“奇才”。
与之相反的人群则称他在演唱会的样子像极了“法师”在“作法”。
但前段时间他的一番操作确实让人“大跌眼镜”。
在此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孩子事件”。
那段时间内娱动不动就会诞生一个“孩子”。
但令人没想到的当数华晨宇和张碧晨这对。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里。
华晨宇突然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生子。
接着张碧晨在社交平台发布小作文阐述了未婚生子的事实。
紧随其后的是华晨宇以文字的形式。
再次表明了已为人父的喜悦感。
最终身为父母的二人决定共同抚养。
仅参与孩子的成长但都各自维持着单身。
抛开未婚生子在世俗的观念。
华晨宇这一波敢做敢认还是值得被夸赞的。
但时隔两年关于“孩子事件”又爆出了新的言论。
“华晨宇带女儿亲子鉴定不止一次”
这样的话题开始在网络被疯传。
其故事版本也是各式各样。
有人说是因为华晨宇不信任女方。
有人说是为孩子落户提供相关证明。
有人说换谁莫名其妙有个孩子也得确定一下身份。
总之事情的真相至今都是一个未解的谜团。
而华晨宇之所以会有这番操作。
也许和他从小的成长经历有关。
02华晨宇印象里的童年大概都是灰色的。
出生在湖北十堰的他两三岁的时候便经历了父母离异。
从此跟随父亲生活的他,内心似乎总有一些心事。
华晨宇特别怕父亲。
怕到什么程度?
怕到他在和父亲讲话的时候会用到“敬语”。
究其背后的原因还得说起华父的严厉。
儿子考了第一名,华父没有一句表扬。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但华父的嘴里只有“不要指望我会教你任何东西”。
除此之外。
父母的离异造成华晨宇经常在学校被人欺负。
“野孩子”这个词语几乎陪伴了他整个童年时期。
而在这些发生的同时。
华晨宇还迎来了他的继母和同母异父的妹妹。
在那个家里,似乎他的存在有些多余。
性格孤僻的他经常在房间里一呆便是一整天。
似乎正是这种环境的加持造就了他的音乐天赋。
华晨宇对音乐有着极为敏锐地感知。
小时候他听到一首交响曲竟会不自觉地流下眼泪。
于是整个小学时期,长笛成为了一种陪伴。
后来他开始学钢琴。
刚刚学会一点伴奏的他尝试写歌。
深知自己只有皮毛功夫的他选择模仿周杰伦等人的音乐风格。
或许这时的他还没那么起眼。
但后期他的音乐造诣可以说是“扶摇直上”。
在华晨宇初中毕业后。
钢琴十级的他再也不用在写歌时借助其他歌曲的伴奏或者和声。
他会按照自己的灵感用音乐表达出一些情绪。
于是他立志要考入武汉音乐学院。
可惜的是,事与愿违。
03华晨宇在高考时因文化课的一分之差名落孙山。
幸好他没有选择放弃梦想。
独自在武汉求学的他选择了继续复读。
第二年他的文化课比分数线高出二十多分。
使得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心仪的学府。
他仍旧保持着独来独往的风格。
当然他在武汉九年的求学生活也不见得全是孤独。
做不来家务的他有家政阿姨的帮衬。
爱吃肉的他在武汉尝遍了特色的美食。
最重要的是,他和乐队的成员非常合拍。
华晨宇不怎么接触同学。
但和乐队的人相处起来会特别开心。
他们一起聊音乐、一起聚餐。
那个时候也没人会觉得他很怪。
彼时他还有过一段青葱之恋。
“我也不太了解(怎么好上的)。”
“不存在谁照顾谁,大家都随意一点,这样才叫谈恋爱嘛。”
他曾在节目中讲述校园恋情的经过。
这些话语里透露出一种对感情定义的“模糊”。
但华晨宇真的是对感情一点都不懂的人吗?
在某娱乐媒体对华晨宇的采访中似乎能够看到一些端倪。
当华晨宇被问及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
华晨宇用简单、低调两个词语概括了喜欢的类型。
当再被问及是与自己性格有反差还是相似的时候。
华晨宇选择了后者。
对于外貌上的要求他提到了看得顺眼就行。
当被提及谈恋爱会不会公开这个话题。
华晨宇则认为自己没有义务要按照所有人的方式去做。
综上所述。
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对自己有明确规划的人。
所以关于他与张碧晨的事情也无法用大是大非来判断。
但这种“自我”或许是导致他备受争议的源头。
04年那个炎热的夏天。
华晨宇带着黑框眼镜略显瘦弱地站在了“快男”的海选舞台。
彼时他的原创作品《无字歌》被质疑、被嘲笑。
唯独导师尚雯婕欣赏他的天分。
三个月后。
他坐在钢琴前一首《海阔天空》征服了导师与观众。
顺利成为那届“快男”的冠军。
同年他首支单曲曝光。
并代表湖南卫视成为首位央视马年直通春晚的选手。
更加幸运的是。
华晨宇出道半年便荣登央视春晚的舞台。
为除夕夜献上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彼时他的实力早已获得了另一人的欣赏。
有些事情的发生就是各种巧合地碰撞。
春晚过后华晨宇在众多Demo作品中听到了西楼。
他认为该作品与自己的风格很像所以决定收录进首张专辑。
更巧的是当时作为编曲的郑楠认识西楼。
并在听到此小样时与华晨宇有着同样的认知。
随即便联系西楼本人前来与自己一同二次编曲。
而在《直通春晚》的选拔时。
作为评委之一的香港作词人林夕对他充满了好奇。
当受邀为那首小样填词时。
林夕很爽快地答应并看了很多与华晨宇相关的资料。
为了能够让歌词更加贴合华晨宇内心的世界。
林夕根据他的特点和录音版本改了又改。
最终《烟火里的尘埃》诞生了。
歌曲名称的来源于华晨宇在比赛当中翻唱张国荣的《我》。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我就是我/我只是我/只是一场烟火散落的尘埃”
两首歌同样由林夕作词。
所以林夕将这首歌称作“烟火”的续篇。
《烟火里的尘埃》上线后无疑也走进了年轻人的内心世界。
也被很多短视频博主频繁翻唱。
华晨宇另外一首比较广为人知的就是《好想爱这个世界啊》。
可能童年时期的孤僻让他见过不少的黑暗。
所以他愿意用音乐给抑郁症患者带来光亮。
“当你的笑容绽开/这世界突然填满色彩”
这首歌曲发行的时候华晨宇才29岁。
和那些没有营养的口水歌相比。
这首歌堪称能够连接“抑郁症”患者的载体。
也许大家会觉得哪个歌手没有一两首成名曲。
但华晨宇的才华远不止于此。
05华晨宇除了《王牌》很少在娱乐综艺露面。
但在音乐类综艺上他却十分活跃。
尤其是在《天籁之战》的变现着实惊人。
节目要求歌手必须在24小时内根据一段节奏创作出新的作品。
华晨宇的产出可谓是高质量的经典。
他以《西游记序曲》改编创作出了《齐天》。
让民间传说与说唱碰撞出新的“火花”。
以经典游戏《魂斗罗》的背景音乐创作出《代号魂斗罗》。
足够燃起多少年轻人曾经游戏时的热血。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华晨宇开始成为“法师”?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在演唱会上的那首《浮夸》。
争议点无非还是最后那句歇斯底里的高音。
原唱陈奕迅想要表达底层小人物的愤怒。
而华晨宇那大猩猩般的动作确实是有些“浮夸”。
其高音部分也不如陈奕迅那般有感情带入。
再者就是在《王牌》现场清唱《烟火里的尘埃》高音部分。
似乎脱离了一些手段后,他的高音显得确实有些“刺耳”。
在杨幂与沈腾的游戏环节也算是一种“补刀”。
当杨幂向沈腾提问:“说出花花的三首代表作!”
沈腾的反应犹如电脑“死机”最后也没说出一个字来。
这一行为无疑是为舆论下的华晨宇雪上加霜。
最近的事件便属“湾区升明月”的舞台表现。
“华晨宇都能登上这样的舞台,内娱是没人了吗?”
“‘法师’作法都作到这么大的舞台上了?”
当华晨宇的名字出现在一众前辈中间引起了无数网友的热议。
虽然这些话是晚会开播之前的。
但是当晚华晨宇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
正如丁太升评价所言。
华晨宇确实既敢真唱,又敢真的唱。
原本《大地》就是一首粤语歌曲。
与之同台的男歌手嗓音有一种穿透的力量。
相比之下以华晨宇确实是处于劣势。
他的国语歌词配合尖细的嗓音显得格外“薄弱”。
不过大家也知道“六公主”的舞台不是想上就能上的。
华晨宇能够代表内地歌手与香港歌手共襄盛举。
也可以说是央视官方对其实力的一种认可。
对于华晨宇,你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anyupianjians.com/jbxx/16407.html